Asset Publisher
关于开展暑期红色经典阅读活动的通知
各位师生:
红色经典是指以讴歌中国革命、讴歌中国共产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主题的作品,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红色经典以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优越感和民族自豪感,塑造了一种乐观向上的社会生活气氛,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英雄主义情怀。红色经典具有时空上的超越性,它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超越而开放的人类文化品格”,渗透着人类、民族和个人生存与命运的深层关系,揭示了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历程,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有力力量。
为了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历史文化,感受当年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浴血奋战的牺牲,领悟肩上深深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让青年学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激励他们不断充实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投身到学习生活当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学院图书馆决定在暑假开展以“感悟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经典阅读活动,希望广大师生充分利用暑假较长的时间,每位老师和同学至少阅读下列推荐书目3本以上,为9、10月的红色经典系列活动准备好素材。
附:红色经典书籍推荐
1、《保卫延安》: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杜鹏程著。全面地描绘了1947年3月到7月延安保卫战的历史进程,称得上是反映革命战争的艺术史诗。
2、《红日》: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吴强著。以我军军长沈振新率领的一支英雄部队为主线,成功地塑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艺术典型。
3、《红旗谱》: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梁斌著。成功地塑造了三代农民的英雄形象,特别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农民英雄朱老忠的形象。
4、《青春之歌》:195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杨沫著。以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以林道静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知识分子斗争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
5、《林海雪原》:1958年出版,曲波著。此书描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部分穷凶极恶的匪徒频频骚扰我后方普通群众,残杀无辜的老百姓,我人民军队奉命进山歼匪而发生的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
6、《三家巷》:1959年出版,欧阳山著。以20年代的广州为背景,将个人的成长道路、家族的兴衰沉浮与历史的风云变幻融为一体。描绘出中国革命初期既轰轰烈烈又错综复杂的时代画卷。
7、《创业史》(第一部):196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柳青著。通过对渭河平原蛤蟆滩梁生宝领导的互助组从建立、巩固到发展的过程描写,反映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农村发生发展的历史,真实地表现了在这场社会大变革中农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8、《红岩》: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罗广斌、杨益言著。小说以“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现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地下斗争、集中营的狱中斗争,以及川北农村的武装斗争。
9、《铁道游击队》:刘知侠著。《铁道游击队》中刘洪、李正、王强的名字已妇孺皆知,作家刘知侠笔下的《铁道游击队》大都是微山湖区抗日时期的真人实事。
10、《抉择》:1997年群众出版社出版,张平著。这是一部热切关注时代和社会的警世之作!作品以直面现实人生的胆识和勇气,可以说,它是一部文坛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扛鼎之作!
1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以及二万五千里长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它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完美的艺术典型,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它以生动而又富于生活气息的语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使得该书备受广大读者青睐。
另外,还有《平原烈火》《谁是最可爱的人》《刘胡兰小传》《可爱的中国》《血战金门岛》《把一切献给党》《习近平讲故事》等作品。